京东集团发布其第三季度业绩报告,一时之间引发媒体热议。一方面,第三季度虽然亏损达到5亿多,但其美股收盘涨幅超7%。而前段时间,唯品会公布财报之后,股票大跌30%。
那么,京东财报都讲了啥?一个亏,一个涨?里面透露了京东的什么状况?反映了中国电商的什么状况?我们能透析哪些内幕?
这些数据是否漂亮?
财报公布,京东第三季度交易总额(GMV)达到11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核心交易总额(Core GMV,即交易总额除去拍拍的交易额)同比增长76%,达到1110亿元人民币。
净收入为4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服务和其他项目(主要来自于电商平台业务)的净收入为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1%。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5.30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为-1.2%。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700万元人民币,净利润率为0.1%。
年度活跃用户数由12个月期间的8280万增长至12个月期间的1.319亿,同比增长59%。年度活跃用户数除去拍拍的用户数,同时段数量为1.269亿,同比增长62%。
完成订单量为3.297亿,与2014年第三季度1.782亿相比,同比增长85%。通过移动端渠道完成订单量约占总完成订单量的52%,同比增长超过210%。
如何理解财报的特点
财报有喜有忧,同时为了分清情况,就必须还原第三季度的场景,数字在特定环境下,才具备实际意义:
1、淡季仍然保持高速增长
第三季度的7月、8月和9月是电商传统的淡季,但京东仍然实现了高速增长。一般情况下,第三季度是为第四季度的大促做筹备,作为一个过渡季,京东的交易总额依旧保持着近两倍于电商行业平均增速的高速增长,同比增长71%;从收入上来看,京东本季度净收入为4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此外,年度活跃用户数和完成订单量同比分别增长59%和85%。
而据刘强东跟证券分析师的 *** 会议显示,分析师对这个业绩还是比较认可。
2、移动端渠道订单量占比过半
财报显示,通过移动端渠道完成订单量约占总完成订单量的52%,同比增长超过210%。这一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京东与腾讯之间的合作。京东方面也表示,双十一当天的新用户中大约有一半来自微信和 *** 渠道,这两大渠道在京东获取新用户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而腾讯方面几天前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则显示,单是其 *** 月活跃用户即达到8.6亿。此外,微信方面也有着庞大的用户群体。这一事实说明由腾讯平台向京东平台的用户量占腾讯本身用户量的比例还很小,同时也说明“京腾计划”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大促期间移动端的订单占比并不具备代表意义,因为很多都是提前选好,到了大促时候,手机下单。
但平时的移动端占比更有意义,这代表了你的老用户活跃度。
3、物流仓储核心竞争力持续加强
财报显示,第三季度京东完成订单量为3.297亿,与第三季度1.782亿相比,同比增长85%。订单量的巨大增长一方面证明了京东强大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京东物流仓储能力的提升。
物流方面,超过85%的自营订单都是当日送达或者次日送达,这一点是任何一家其他平台做不到的。刘强东在分析师会议上表示,经过京东过去八年打造的物流体系,比目前市场上任何一家竞争对手都至少要领先五年。
仓储方面,第三季度京东在广州和武汉正式启用了两座新的“亚洲一号”仓库。此外,京东计划将在未来一两年在一些大中城市添加更多的亚洲一号仓库。
4、用户男女比例,更均衡
在品类分布上,日用商品及其他品类商品核心交易总额为542亿元人民币,交易占比达到48.9%,同比增长98%。这说明京东用户在男女性别比例上逐渐平衡,也说明京东正在逐渐改变其3C *** 商城的印象,走向一个真正的综合商城。
5、京东服务项目未来增长有保证
财报显示,第三季度来自于服务项目与其他项目的净收入为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1%。相比于京东自营净收入52%的增长,服务项目与其他项目的净收入增势可谓强劲。
服务项目的数据增长也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一致的。商品网上零售额5030亿元,增长43.1%(大于实物零售33%的增长值)。
6、关闭拍拍网利好京东未来业绩
在双十一前夕,京东正式宣布关闭拍拍网的C2C业务。在三个月过渡期后,将完全关闭拍拍网。
出于对假货控制的目的,关闭拍拍网,对于京东下一步的舆论氛围将会更有优势,同时,也会让京东的增速至少提升五个百分点。
整体增长放缓是怎么回事?
总的来看,京东保持了强劲的连续增长姿态,但是,相比较去年,京东的增长速度是放缓的,441亿的净收入甚至不比第二季度(452亿)。
盘子达到一定规模,自然增长放缓,京东去年保持的***增长是不可能长期保持的,另一方面,国内整体经济大环境的增速放缓,也是主要原因,从第三季度开始,经济寒冬论开始流行,居民消费指数连续走低。
不过,自从上市之后,京东每个季度业绩均实现环比增长,没有呈现出618、双十一猛增,后续季度增长乏力的状况。
京东没有刻意追求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稳扎稳打、内外兼修,本着长远经营的理念,表现出了一个稳健的耐力型长跑选手的素质,而这种素质所体现出来的稳定性和高成长性,正是华尔街和投资人所不断追寻和看好的,估计,这就是股票上涨的原因。
双十一刚结束,京东就发布了2016年Q3的财报,主要数据如下:
很多刚进入互联网的人可能会比较意外,京东居然依然处在净亏损状态中,而且比去年同比增长 51% 的净亏损,是说明京东经营水平很差吗?
甚至有媒体评论,质疑京东不知道是在挖金矿还是在掘坟墓,感慨说“站得高不一定望的远,但确实可以摔得狠”。看来,刘强东不只是某些排行榜上可以进中国前十的富豪,作为一家持续巨亏企业的老板,还经常被不少人视为一个“傻大笨粗”的倒霉孩子。
看到京东多年持续亏损的财报,就认为刘强东是倒霉孩子的人,估计是缺乏企业财务和金融的相关知识,也缺乏对互联网企业逻辑的认知。京东是经过多轮巨额融资后到美国上市的,相信那些投资人和股市上购买京东股票的人,都不是傻子,而是精于计算的金融师,他们之所以敢于跟着越做亏损越大的京东商城玩,并给出3、4百亿美金的估值,就是看好京东总有赚大钱的那一天。
1、亏损的背后
资本市场的反应给出了答案,在这份财报发布之后,股价暴涨 11.3%,说明华尔街对京东这家世界五百强的经营状况是非常满意的。
对于上百亿的数字很多人可能感觉不明显,如果平均到每天来看可能会更清晰一些,每个季度 868 亿的 GMV,意味着京东上每天的商品销售高达 9.6 亿,每天有 440 万个订单新增,这可是相当大的数字啊!
目前平均每个订单额 217 元,若每个订单多赚 2 元钱,也就是相当于产品平均涨价 1%,京东就能直接实现盈利了,但为什么它不这么做呢?为什么不盈利的情况下,华尔街依然这么热捧京东呢?
首先,京东是有毛利的。
对于他们所销售的单品来看,基本都是高于进价销售的,所以会有毛利,但是均摊掉公司运营成本、物流建设成本、营销成本等,最后就变成了亏损的状态。
其次,京东的亏损是有意控制在一定范围的。
相比京东的资产、估值,亏损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京东一直将亏损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内,不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什么不良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低利润率促进了京东更快速的增长。
针对这点来具体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制定这样的发展战略。
经济学上,有一个关于价格和用户的曲线图,当价格升高的时候,购买的用户就会减少,当价格降低的时候,购买的用户就会增多,所以经济学上,经常会去寻找利润更大化的那个点,在这个点的定价上,能够实现公司的总利润更大化。
不过,京东在这个曲线上不是追求利润更大化的均衡点,而是追求在亏损成本可控的情况下,追求用户增长的更大化。
通俗来讲,就是用更低的商品售价吸引更多的用户在京东上购买商品。
在电商产品里,尤其是大众类大销量的平台上,价格会是影响用户做决策的重要因素,价格越便宜,就会卷入越多的用户在京东上购买。
2、低利换用户的好处
积累更多的用户和销量对京东来说有很多好处:
A.更大的销量会极大降低商品的平均配送成本。
可以这样理解,1 个小区里送 10 件的成本,远远小于 5 个小区送 10 件的成本。对于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农村,这种成本的降低就更加显著了。你可以设想一下,若是某个镇上一个星期只有一个订单,快递员专程跑一趟去送这个快递,成本会有多高。
B.更大的销量让京东拥有更低的进货成本和更长的结账周期。
京东流量变大,成为不少商家销售产品的重要渠道。所以京东在价格谈判上就有很大话语权,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优势。京东上一些商品的进价不仅比线下门店的进价低,而且比 *** 店上的进价还更低,这就使得其有更多的竞争优势。
很多的商品京东是等卖完了之后,才和商家全部结算的,更长的结账周期又能够让集团储备的周转现金大幅提高,这也是很重要的竞争力。
C.更大的销量拉高了公司的估值。
巨大的流量和用户购买习惯成为京东很好的竞争壁垒,拉高了公司的估值,使得京东在融资时出让同样的股份可以融得更多的资金,这些资金有进一步地促进建立更好的护城河。
这样来看,京东的发展战略是非常正确的,通过成本可控的低价实现用户的快速扩张,而不是忙着盈利变现。
3、不同的阶段做不同的事
京东目前还处在用户还在快速增长,如果对应到产品生命周期里,京东目前处在哪个阶段呢?
京东目前还处在成长期,最近正在往四五线城市以及向农村扩张,用户和交易都还在快速扩张的时期。
之前有文章里提过,种子期主要目标的是验证商业模式,成长期是快速增长用户,成熟期才是变现的最重要时期。
当然,这里要声明一点,我们这里谈到的变现,是指企业以实现盈利为目标开始收费。也就是说,并不是企业开始收费就意味着企业开始变现了。
比如坐滴滴专车是要收钱的,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滴滴公司是不赚钱,甚至是贴钱的,我们不能说滴滴打车要钱就是在开始变现了,因为这个阶段连利润都没有。而当滴滴开始向司机收取较高的佣金时,这个时候就可以认为滴滴是开始变现了。
若是在成熟期之前,过早地进行了变现,会出现怎样的状况?
A.成长期变现,减缓用户数的增长,容易被竞争对手超越。
B.种子期变现,透支还未积累的用户价值,无异于杀鸡取卵。
总结起来,最应该进行变现的时期应该就是产品的成熟期,此时最适合变现,也一定要变现,不然就失去了变现的黄金时期。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理解,微博会拿阿里巴巴的投资,开始在产品界面上加入各种可能变现的新功能,即使有些确实非常影响用户体验,因为这个阶段再不变现,就没有机会了。
对于选择变现时机的理解,还可以用「用户价值账户」这个概念来理解,创造产品的价值、增加用户、保持活跃都是增加用户价值的行为,相当于往这个用户价值账户里存钱,等到我们想要变现的时候,就相当于从这个账户里取钱。
我们能够取钱的上限取决于,之前在这个账户里存了多少钱,对于一个还在指数增长的账户,过早取钱肯定就会减少本金,从而减少了未来的增值,影响未来的变现。
而且这个账户里所存的钱,更像是在鱼塘里养的鱼,最开始的时候,放进去的其实是鱼苗,如果鱼还很小或正在长大的时期就捕捞上来,肯定不是更佳的时期。而当都已经长大成为壮年的时候,如不及时捕捞变现,等到衰老病死(相当于用户流失)再变现就很难了。【制造业电商微信内容不错,值得关注】
在产品的高速成长期,别急着变现,通过免费或低利润的方式积累大量用户,建立竞争壁垒,等到进入成熟期之后,再进行变现会实现商业价值的更大化。
在正确的阶段,做正确的事。
4、 结语
实际上,京东的战略”一直是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常见现象。企业如果能对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目标清楚,现金流足够支持,通过“烧钱”用钱换争夺市场的时间,不仅没错,而且是必须的。不然,发展就可能被对手们抢先,甚至错过时间的窗口。
因为从市场格局来说,互联网跟传统做饭馆生意不同,饭馆基本上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只要有特色、位置好、有价格优势,什么时候开饭馆都不会晚;但互联网的某一市场,因为 *** 效应和锁定效应,一旦相对成熟,往往会形成自然垄断或寡头垄断市场,领先者的优势巨大,该花钱的时候舍不得花钱或是没钱花,错过时机,再进入的代价可能会难以想象。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搜索引擎、微信现在非常赚钱,但在百度、腾讯之后,又有多少公司能再去玩类似产品呢?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烧钱,都是对的,至少得对市场和竞争格局有相对准确的预判分析,对能够掌握的现金或持续获得融资的形势,有相对准确的计算。如果中了太多创业神话的毒,认为创个业就能有人给投资,花起钱来“傻大笨粗”,太容易成为“先烈”了。
我觉得,对众多创业者来说,能成为下一个刘强东的概率,应该是小于百万分之一……
刘强东:京东电商其实早就开始赚钱了!
双十一前夕,刘强东在接受***独家专访时表示,京东电商早就已经赚钱了,只是前几年只有投入没有任何收益,京东过去几年曾经有过亏损,但是跟市面上的补贴,那种恶性亏损的公司有本质的区别。京东相信所有的投资和投入,未来都一定能够为股东和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价值
从商业角度探讨华尔街巨头如此大规模抄底中国互联网股,其本质上是为了抬高股价,做空中概股,需要我们谨慎对待。
华尔街巨头抄底中国互联网股,引发热议
2022年5月17日,华尔街巨头抄底中国互联网古登上了微博热搜,并且引发大量网友的讨论,针对此举,从商业角度出发,探讨华尔街科技巨头如此大幅度收购中国互联网股,本质上是为了提高中国互联网科技股的评级和目标价,可能有大举做空中概股,让中概股股盘 *** 的可能。
华尔街对冲基金想要大举抄底中概股
华尔街巨头突然大面积的看重中概股,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对中概股进行了大肆抄底收购,腾讯,京东,阿里,美团等互联网股基本上都被华尔街巨头开始以高价收购,如此大规模的对中国互联网科技股进行收购,随后下一步可能会集体上调评级以及目标价格,使得中国互联网行业摆脱不确定性,未来头部公司的股价可能会出现超预期的上涨。华尔街对冲基金通过一轮又一轮的购买,利用资本提出中概股的威胁,想要做空中概股,随后,在市场逐步抄底,不仅严重打击中国中概股,削弱中国的力量,在筹码的使用上也是用的更低的,不得不说,此招式危险恶。
中国互联网企业需要提高警惕,谨防市场陷阱
华尔街资本通过股值套现的方式不断地向中国互联网企业下手,其中,摩根大通的旗舰股基金在之一季度内成功加举京东,福达国际陆续增持腾讯,阿里巴巴,美团等中国互联网科技股。如此大规模买进度与中国互联网企业来说,一定要提高警惕,谨防市场陷阱,避免公司出现股值外泄,陷入危机。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华尔街资本大肆超级中国头部互联网中概股是一次简单的收购交易,但从本质上来看,华尔街资本的目的是为了做空中国中概股,削弱中国的经济。透过现象看本质,各大互联网企业需要谨慎对待此事。
此举将带来以下三点影响。
一、使中概股市值大涨
由于受到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中概股的股价持续回调,甚至很多优质中概股的股价出现腰斩,其中阿里巴巴以及京东,还有贝壳等互联网优质公司的股价持续回调,让很多投资者对中概股失去了信心,而且他们损失惨重。因此此次华尔街巨头抄底中概股会给中概股互联网公司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让他们本就腰斩的股价出现一定的回调,而且让他们能够回归到正常估值区间,并且让企业市值增加,弥补投资这些互联网公司出现亏损的投资者,而且这将对中国互联网公司在股市上的表现增加利好,让做空者亏损离场,使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股票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诱惑力,让美股上的投资者都来买这些股票。
二、有利于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经营发展
这些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之前出现股价大跌,因此很多投资者处于观望状态,不敢轻易的加仓买进。而如今华尔街大佬也进行抄底,因此这些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美股上发行债劵以及进行股票融资就变得非常容易,这些互联网公司在股市上将融资到的钱用于企业自身经营发展,这对这些互联网公司自身经营是很有好处的,而且是有利于自身发展壮大的,因此华尔街大佬的这一行为无形中帮助了中国互联网公司。
三、有利于激发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积极性
这些中国互联网公司被华尔街大佬抄底,说明中国互联网也是他们看好的,因此股票市场的回暖也将吸引一些优质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赴美上市,这将缩短这些互联网公司的上市进程,总体来说对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还是很有好处的。
综上:华尔街大佬的抄底行为有利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导致金融市场重新回暖、增加了投资人的信心、缓解了股民的忧郁情绪、重振互联网科技股、吸引大量外资涌入等。
很有可能是华尔街的空头公司,首先,没有人要夺权,京东99%控制在刘强东手中,夺权胜算很小,没有意义。其次,更不是马云,京东和阿里貌似竞争对手但其实实力相差悬殊,而且马云与刘强东都是为了中国互联网崛起而奋斗的同志,不可能有这种不道德的行为。
可以说幕后黑手就是华尔街的空头公司,为了做空京东的股票,设下了这个局。
早在18年6月至8月间,有华尔街的空头公司购入了上千万股京东的股票,当时市场价值40美金左右,随着性侵案的发生,京东股价跌至20美金左右,空头公司获利几亿美金。
在性侵案发生前一个月由幕后黑手通过明尼苏达大学崔HT运作,将中国女生刘JY转学至明大。同时租下学校附近高档公寓一套同时崔HT与中国富商姚QY共同策划了这场饭局。
但其实刘强东在半年前就发现自己的高管中有内鬼,但他不动声色以免打草惊蛇。在明尼苏达他也识破了境外幕后黑手给他布的局,但为了京东并为了中国的电商,他明知是鸿门宴也毅然赴会。对方给她安排了美人计,他也很清楚,假装配合。
与刘JY上楼后,他坐怀不乱,并且同时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说了一堆诸如中国人不睡中国人的话,对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其从良,终于突破了对方的防线,但是还没有得到幕后黑手的信息,黑手通过房内安装的监视器得知了一切,打算暗算刘强东,此时刘理智的让自己的女助手打了 *** 报警,(没错就是女助手,大家可能在之前的案情介绍中看到是刘JY的同学,但是大家可以想想才来了15天能认识什么人给自己报案?)谎称自己性侵对方而得以脱身。这也就是为何警方没有证据起诉刘性侵的原因,于是幕后黑手暂时消失,此事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