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市值高股价低主要有以下四种原因:
1、精密屏幕面板京东方还是不够领先 。
2、散户太多,2k亿的盘子常年100w以上的人 。
3、近期没有国家补贴。
4、京东方因为发行的股票数量非常大,所以在股票价格很低的情况下,总市值也很高。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OE)创立于1993年4月,是一家物联网技术、产品与服务提供商。基于在发展显示事业中积累的显示、传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基础,BOE(京东方)2014年启动DSH战略转型,由原有的显示器件事业向智慧系统事业和健康服务事业延展。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主要方向,以用户为中心,BOE(京东方)基于在显示、人工智能和传感技术优势,发展智能制造、智慧零售、智慧车联、智慧能源四大物联网解决方案。
京东方股价一路下跌,股东数量却一直快速上涨。*公布的数据显示,京东方A的股东数量已经达到了131万人了。这个数据在去年十月底京东方股价飙涨中期的时候,是108万。截止目前已经上升了20%了。而今年1月份以来的京东方资金流向情况显示,主力近几个月来一直是处于资金净流出状态。在2月份之前更是出现过数次单日十几亿资金净流出的情况。
而相对的,中小单却一路都是净流入的。这证明了小散们对京东方的前景非常看好,股票价格越是下跌越是有购买欲望。然而,历史告诉我们,散户太多筹码过于分散的个股上涨机会是很小的。只有当小散们对企业前景不太看好,纷纷抛售手中股票的情况下,机构才会开始收集筹码,以备后续拉涨。所以,只要大部分的股民,依然非常看好京东方未来走势。股价上涨的可能性就会很小。
医疗渠道正在发生变革,线上渠道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京东 健康 以招股价上限70.58港元完成募资,昨日富途证券暗盘显示,京东 健康 上涨26.88%。如此受追捧,近期只有农夫山泉可以媲美。
京东 健康 发行后市值约为2207亿港元。在京东 健康 发行这段时间,阿里 健康 又涨了不少,昨日收盘市值达到3094亿港元。从营收和净利润数据看,京东 健康 表现更为出色。自从阿里2013年拿下港股一家壳公司,并将医药领域资产注入并更名为阿里 健康 ,股价已涨了数十倍,投资者也同样有理由对京东 健康 抱有信心。
相对市值,目前两家公司无论营收还是净利润规模,都还比较小,其中阿里 健康 还处在长期亏损中,投资者看中的是长远回报。
网上销售药品有存在的现实必要。今年疫情期间,网上诊断和售药连通病人和医院,让病人得到及时治疗并减少了人体接触。有医药配送能力的京东 健康 业务爆发式增长,上半年营收增长76%。
很大一部分疾病是常见病和慢性病,病人知晓病因病情,在病情变化时再咨询医生,通常只需拿药即可,并不需要到医院占用医疗资源。未来随着5G推广和线上诊疗水平提高,一些只能在线下诊疗的项目也有可能移步线上。
好大夫、春雨等平台通过医生切入线上市场,提供医疗信息,而阿里 健康 和京东 健康 则是通过渠道切入市场,利用电商渠道、物流优势,再和医院、医生合作,提供多元服务,投资者看好这些平台切入医疗服务带来的机会。
目前国内医药领域已经诞生若干家市值千亿级别公司,这些药企主要从事医药研发和制造,市场会给新药研发企业高估值,国际上已有不少千亿美元级别的医药公司。人们追求更美好更 健康 更长寿的生活,医药因此是个长期赛道。不过医药渠道的明星企业并不多,主要是因为医药销售专业性颇强,医药企业一般都有庞大的销售团队,通过各种营销方式争夺市场。现在政府对医疗器械和药品实施大规模集中采购,为了不被挤出市场,行业玩家被迫降价,销售有望向网上渠道转移。
网售处方药禁令放开后,网上渠道将容纳更多药品,为药企增加销售渠道提供了一个机会。另一方面,网络定价的透明化,*程度挤压灰色地带,也有望为消费者节省资金,降低医疗成本。
从消费端来看,由于药品的特殊性,人们对品质要求较其他商品更高,所以更愿意相信大平台,对大平台的依赖会导致规模效应更强。这也是投资者追捧京东 健康 的主要原因。
刘强东从京东卸任之后开始疯狂套现,套现金额已经超过60亿,并且刘强东将手中的大部分权利交给了徐磊,针对这次的套现行为,通过减持的行为,基于不对称的理论来满足自身利益*化的行为,从投资回报角度来看,刘强东的做法似乎并无不妥,是合乎情理的。
一、刘强东疯狂套现超60亿
刘强东自卸任京东总裁职位之后,就开启了疯狂套现,其所套现的企业是京东旗下的京东健康,这家公司在2019年上市之后,股价一直在飙涨,市值更是达到了3400亿港元,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京东健康的市值爆跌到了1311亿港元。为了拯救自己的公司,刘强东不得不抛售京东健康的844万股,套现高达63亿。目前,刘强东手上对京东健康的持股比例在68.661%,还是京东健康的*股东。刘强东这一次的减持是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理论来,达到自身的利益*化的行为,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还是相对合情合理的。
二、资本市场信息获取的滞后性,使得刘强东不得不套现
刘强东的这次套现行为向我们释放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在股票市场上,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是很容易触发公司的股票危机,刘强东 尽管是大股东,也在公司担任管理层的职位,但是他们所获取的信息要比小股东少的多,尤其是内幕信息。加上市场的滞后性,使得公司的股价相对处于较高的市值泡沫之中,大股东在没有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不会在二级市场疯狂的减持股价,以此来套现。但是,在资本市场中,对于中小股东而言,需要获取更多的信息是难上加难的,只有可能在大股东赚的盆满钵满离场之后,中小投资者才能够获得基础信息。
从刘强东疯狂套现超过60亿就可以看出,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股东利益的*化,这种套现行为尽管会引起市场的担忧,对京东的股票构成是不利的,但短期之内,为了大股东的利润不受损,也只能出此下策。
京东健康股票代码为6618。
12月8日,经开区企业京东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健康”)正式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为06618。据港交所公告,京东健康公开发售价定为每股70.58港元,若不行使超额配股权,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约265亿港元。
京东健康表示,将以此次香港上市为契机,持续加强零售药房业务和医疗健康服务业务的协同,助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医疗健康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升级,并持续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扩展资料
据招股书披露,京东健康的总收入在2020年前三季度为1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1%;截至2020年9月30日前的12个月,京东健康的年活跃用户为8000万,相比2017年这一数字接近翻倍。
在今年疫情期间,京东健康第一时间向武汉及其他地方捐赠了大量医用口罩、药品及医疗物资,并联合全球供应链合作伙伴保障防疫物资供应;
数千名医生24小时轮班值守,3个月内解答了1000多万用户的在线问询;通过及时推出救助信息公益平台,成功帮助数万名面临断药的慢性病患者解决用药难题。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京东健康港交所挂牌冲刺互联网医疗 北京经开区今年5家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刘强东曾说: “ 健康 这个领域做好了,能再造一个京东”。
2020年12月8日,京东 健康 正式在香港上市,每股定价70.58港元,当日涨幅超40%,股价来到100港元, 市值超3000亿港元,与阿里 健康 、平安好医生 正式会师。
据招股书披露:京东 健康 的总收入在2020年前三季度为1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1%;过去三年年均净利润达到2.67亿元,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超过2019年全年,达到3.71亿元;截至2020年9月30日为止的十二个月,京东 健康 的年活跃用户为8000万, 相比于京东其它条线的战略性亏损,这一组数据确实有些“亮眼”。
图:京东 健康 招股书
然而,在“亮眼”的背后,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京东 健康 的收入占比中, 医药和 健康 产品销售 占据了*地位,在2020年*财报中, 占比高达87.6%, 这意味着京东 健康 目前依然未能深度踏入 健康 服务消费领域,更多依赖于传统电商思维的产品销售。
而持续深耕 健康 服务领域,早已在京东 健康 的战略布局中,目前京东 健康 共有四个板块: 医药 健康 电商、互联网医疗、 健康 服务、智慧解决方案, 而 健康 服务的 核心目标客群,就是“老年人”。
图:京东 健康 专科互联网医院部总经理金方怡
在“中国经济增长新空间——第十二届(2019)中国人民保险·中国经济媒体高层峰会”上, 京东 健康 专科互联网医院部总经理金方怡 就明确表示:
“为什么成立京东 健康 板块?是来自于用户的需求, 特别是我们的老龄用户对于 健康 的服务,对于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 ”。
“ 京东 健康 成立了老人服务的专项板块 ,希望通过互联网助力解决老人在家的 健康 养老问题”。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这些年 京东系与养老 的“多次接触”,会发现这些论述都并非空穴来风:
2019年11月, 京东数科 与中健普惠养老产业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养老产业中以数字 科技 能力充分融合共建,推动以养老、 健康 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社区与家庭综合发展的智慧产业体系的建立,引领国内新公益经济发展。
2020年5月, 京东数科 与 中国人寿 共同打造的国内首个线上养老社区—— “国寿·京东养老广园” 正式上线,充分发挥 中国人寿 养老险公司的资金管理、账户管理优势和京东的线上商城、医养资源优势,将养老资产管理、医护 健康 、紧急、生活消费、精神文娱等多种服务有机整合,通过跨界合作,为用户提供“食、医、健、护、乐”一站式的优质养老服务,打造全新线上养老生态圈。
2020年6月, 京东 健康 与日本药企卫材中国达成战略合作,希望将卫材在多种疾病治疗领域积累的经验、知识和医疗解决方案,与京东 健康 的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等业务进行结合,推出 专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医疗、 健康 及生活服务的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
平台的建设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以阿尔兹海默病为切入点,引入用户、医生、医疗机构等关键要素,不断尝试跑通模式,在此之后,会尝试引入政府,让平台提供的一些服务能成为政府采购的内容;
第二阶段 ,在一到两年内,增加2-3种老年慢性病,提高平台的综合服务能力;
第三阶段 ,将平台共享出去,扩散至更大的非患者老年群体、覆盖大多数老年高发疾病,满足老年用户的一切所需。
2020年10月27日,京东 健康 与卫材中国共同宣布在上海市静安区成立合资公司—— 京颐卫享 (上海) 健康 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2020年10月25日,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与电子信息司、民政部养老服务司指导, 京东 健康 策划的重阳孝老爱老购物节在重阳节当天登陆京东商城,这也是 国内首个“老年消费节” 。
2020年8月,京东 健康 推出满足家庭场景 健康 需求的 京东家医 ,开始向医疗 健康 服务的纵深处 探索 。目前,京东 健康 已入驻超6.8万名医生,并建立了16家专科中心,线上线下分级诊疗系统,可为老年人提供24小时在线医疗咨询服务。
这一系列动作都为京东 健康 未来深度布局老年群体提供了有意义的 探索 ,而 作为同时拥有资本+流量+技术+产业资源的京东 健康 ,围绕“老年群体+ 健康 服务”,也存在无限可能, 比如:为C端老年群体的多维度的 健康 服务和产品;为B端养老机构提供第三方医疗康复和药品配送服务;为G端政府相关部门搭建大 健康 数据平台……
在养老圈,长期存在一种声音: 只有当京东、阿里、美团、腾讯这些市场化互联网巨头开始真正布局老年赛道,才代表中国养老产业真正迎来爆发,才会给略显沉闷的养老产业带来更多变革和创新。
我们相信,这一天会很快到来。
撰文 I 养老行者1988
-END-
#京东# #创业者# #养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