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2022年Q1净亏损30亿
京东2022年Q1净亏损30亿,本季度营收增速为京东上市以来*,低于2020年一季度的20.75%。目前,京东业务划分为京东零售、京东物流、达达及新业务四个板块,京东2022年Q1净亏损30亿。
京东2022年Q1净亏损30亿1
2022年5月17日,京东集团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1-3月实现收入2396.55亿元,同比增长18%,归母净利润-29.91亿元,同比转盈为亏。
事实上,虽然收入方面仍维持增长,但这已经是京东集团净利润连续亏损的第三个季度,更是净利润处于下滑大趋势中的第五个季度。
在此之前,京东集团从2019年第四季到2020年末,基本保持净利润波动增长的趋势,且连续9个季度净利润为正数。
直到2021年第三季度开始,亏损局面一直延续至今。
从利润表来看,成本费用占收入的比重比较稳定,变动相对明显的“其他收益”,2022年1-3月亏损38.98亿元,年报显示是由于京东旗下的达达在收购完成前的股价变动,以及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市价波动所致——2021年全年该数值为亏损5.9亿元。
Wind数据显示,美股上市公司达达集团的股价,从2021年6月末的29美元/股一路降至当前的7.81美元/股,跌幅高达74.99%,而京东自2022年初小幅增投达达后,对其持股比例从2021年末的46.79%提高至目前的51.99%。
如果对比2017年以来京东集团的净利润和其他收益两个指标,会发现二者从2019年开始均保持在坐标轴同侧,尤其是2022年一季度,其他收益的亏损成为该季度亏损的主要原因。
发展至当前接近万亿元的收入规模,京东集团的各项收入与成本也基本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节奏,而以股价、公允价值计量的“其他收益”科目,成为*一个不可控的,也能够影响京东整体盈利的科目。
对达达集团的“上心”,某种程度上也是京东对于自身物流板块日渐重视的体现。
结合*财报数据,京东集团近几年收入中商品收入的比重不断降低,从2018年的90%降至2022年一季度的'85.3%,平台及广告服务收入占比相对稳定,保持在7%左右,但来自物流业务板块的收入占比不断提高,从2.68%增至当前的7.33%。
除了达达对应的即时配送物流业务之外,京东集团旗下的京东物流,是更为重要的一个业务板块。
从京东自营业务起家,京东物流于2021年5月独立上市,2022年一季度来自京东集团之外的收入占比达到58.4%,同比提高了3.8个百分点,目前主要发展一体化供应链客户,为包括沃尔沃、小米有品这类企业提供一系列的供应链物流服务。
与京东集团同时发布业绩的京东物流,2022年一季度实现收入273.51亿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方面亏损13.86亿元,但已经较2021年1-3月110亿元的亏损大幅降低,亏损率也处于2018年以来的相对低位。
2021年京东物流全年收入1046.93亿元,净利润为-158.42亿元,在港股是亏损排名第五的上市公司,身前是快手、美团、商汤和中国国航。
2022年一季度亏损虽然大幅收窄,但收入增幅也有明显降低。
何时能够实现盈利,仍是京东物流面临的问题,而从整个京东集团的层面来看,2022年一季度的大幅亏损,也为全年业绩带来较大的压力。
京东2022年Q1净亏损30亿2
5月17日晚间,京东集团(9618.HK/JD.O)发布一季报,季内营收同比增长18%至2397亿元,略高于市场预期;净亏损30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36亿元。本季度营收增速为京东上市以来*,低于2020年一季度的20.75%。
对于亏损原因,京东解释称,主要由于基础设施、技术研发、员工薪酬福利的持续投入,减少疫情影响和让利给消费者导致。同时,2月京东增持达达集团持股达52%,达达营收在一季度并表,收购达达的股价变动导致确认亏损36亿元。
目前,京东业务划分为京东零售、京东物流、达达及新业务四个板块。核心业务京东零售收入同比增长约17%至2175.24亿元,略低于集团整体增速。其他板块仍处在亏损状态,新业务亏损最为严重,经营亏损为23.86亿元,这部分业务包括京东产发、京喜、海外业务及技术创新。
对于疫情影响,京东CEO徐雷在财报会上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速度更快、更不易发觉,在疫情防控策略不变的情况下,波及的城市和消费者更多,“前两年的疫情对互联网电商应该是利好的,当时受影响面比较小,时间也比较短,线下消费有明显转移到线上来的趋势。但这次的疫情对线上、线下企业来说是一次双杀。”
在消费低迷的宏观环境下,供需两端都受到冲击。徐雷表示,今年初与很多品牌沟通发现,品牌纷纷调低了今年的预算,将保利润作为重点,从上游角度来说不支持高速增长;另外,4月到5月,京东在流量、用户增长的同时,客单价同比却在下降。
财报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京东的年活跃用户数为5.805亿,相比2021年末增加了约1080万。一季度,用户平均购物频次创历史新高,用户平均贡献收入值(ARPU)接近三年来的*。
物流方面,徐雷介绍称,今年核心区域的仓储风控导致了整体物流履约的困难,商品的入库、出库都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整体履约周期变长了。4月份订单的取消率有明显上升,5月份的情况有所好转,但订单取消率还是高于去年。
京东物流(2618.HK)在同日披露了一季报,季内实现营收274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外部客户收入达160亿元,占比58.4%,来自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达179亿元;经调整后净亏损为7.9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3.66亿元,同比收窄41.6%。
京东物流CEO余睿在财报会上表示,一些客户原有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为“一地发全国”的方式,一旦仓库所在地遭受疫情或是其他突发情况,会面临全网的业务受阻。京东物流通过将客户的货物分别存放在公司运营的多个仓库中,可以实现多个仓库间的紧急调配,在突发情况出现时,*限度的保证供应链的运转。
二季度京东将迎来重要消费节点“618”。对此,徐雷表示:“由于疫情等原因,品牌商、商家的销售压力非常大,因此我们看到今年品牌商、商家会比往年更积极地参与京东618活动。我们也希望在疫情好转的前提下,京东能利用好这次销售节点,尽可能地提升二季度经营业绩。”
京东物流二季度情况尚不明朗。余睿介绍称,4月是公司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一个月,由于疫情封锁,京东物流在全国曾有700个左右的终端配送站点无法正常运营。5月公司运营能力正在逐步恢复,要根据6月份电商行业、线下零售等相关行业的复苏情况,才能对公司后续业务做出预判。
截止发稿,京东集团港股跌2.51%,报每股209.4港元;京东物流跌6.9%,报每股14.84港元。
京东2022年Q1净亏损30亿3
京东集团(Nasdaq:JD)率先交出一季报。
5月17日京东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京东总营收为2397亿元,同比增长18%,市场预期为2367亿元。经营利润为24亿元,而去年同期为17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30亿元,而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36亿元。
对于亏损原因,京东解释称,主要由于基础设施、技术研发、员工薪酬福利的持续投入,减少疫情影响和让利给消费者导致。同时,由于2月份京东完成认购达达集团发行普通股的交易,达达的营收也并表京东一季度财报。
截至美股5月17日收盘,京东涨4.15%,报收53.67美元。
徐雷:疫情使零售业务承压,4月订单取消量提升
从细分数据来看,京东的总营收主要分为零售、物流、达达、新业务四大部分。财报显示,在疫情影响下,京东的核心业务零售依然较为稳健,总营收达到2175.24亿元,同比增长17.07%,其经营利润为78.91亿元,同比增长7.5%。
在电话会议中,京东CEO徐雷也被追问到疫情带来的具体影响,他坦言4月份的订单取消量明显提升,到5月已经有所好转。同时,北上广深在内的大城市均受到疫情影响,通讯电子、服装等库存销售有所放缓。
徐雷表示,奥密克戎对线上线下消费是双重影响。他认为,疫情的考验,让京东的供应链能力和组织调度能力得到压测和迭代的机会。“在疫情影响下不确定性加重的大环境里,京东在更加严格地控制投入节奏、注重效率的同时,也在更好地降本增效、抵御外界因素的冲击。”
对于即将到来的618,徐雷表示,受到线下消费的冲击,品牌和商家可能会更加积极地投入线上电商购物节,这也将尽可能地提升二季度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的整体活跃用户数量有所提升:财报显示,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较2021年同期的4.998亿增长16.2%至5.805亿。特别是今年一季度的用户平均购物频次创历史新高,用户平均贡献收入值(ARPU)接近三年*。
财报显示,除之前提到的疫情和研发投入影响,京东一季度亏损还有其他原因。其中部分是投资亏损导致:一季度京东以权益法核算投资亏损11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7亿元。京东称,主要是由于分担权益法核算的若干被投资方损失所致。
还有合并达达带来的影响:一季度其他非经营亏损39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20亿元。京东称,损失主要是由于收购达达的股价变动导致确认亏损36亿元及由于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市价波动导致的投资证券的公允价值变动。
社区团购亏损环比下降,已采取“关停并转”
京东的另一亏损原因来自于新业务,其中主要包括京喜、京喜拼拼等社区团购业务。
财报显示,新业务板块的亏损幅度环比有所下降。一季度录得营业亏损23.9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2.8亿元,相比上季度巨亏32.2亿元,亏损幅度有所收窄。
“一季度,京喜拼拼的运营效率有所提升。”徐雷在电话会议中表示,由于从去年年底开始用户增长持续承压,新业务板块在一季度进行调整,对短期商业化不利的项目进行关停并转,未来会持续聚焦重点业务。京东CFO许冉也表示,京东已经从3月份开始采取新的成本控制措施。
此前澎湃新闻记者曾获悉,京喜事业部已进行部分地区的撤裁和优化,比例约为10-15%,主要集中在京喜拼拼业务。
京东物流亏损同比下滑,除上海之外京东订单履约率基本正常
另一“烧钱大户”京东物流本季度的表现较为亮眼。
财报显示,一季度京东物流总营收274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外部客户收入达160亿元,占比58.4%,来自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达179亿元;经调整后净亏损为7.9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3.66亿元,同比收窄41.6%。
“除了上海地区之外,目前京东订单的履约率基本正常。”徐雷表示,未来会持续加强京东的供应链、仓储、配送、履约、算法能力以满足宏观环境需求。
对于在上海抗疫中发挥的作用,京东物流称,已通过航空、海运、铁路、公路等方式,将包括米面粮油、药品、母婴用品等超过8万吨物资运抵上海;在全国调集超过4000位快递小哥、分拣员等一线员工,支援上海的运营和物资配送。
同时,京东物流还落地超1600个无接触社区保供站,部署100多台智能快递车、数十台室内配送机器人,为封闭社区、方舱医院等地进行物资的无接触配送。
到5月初,京东物流已对上海、吉林等地商家恢复全国物流,基本实现全面正常营业,上海商家在京东的订单量已恢复到疫情封闭前的6成以上。此外,京东通过降低“三费”等多项扶持措施,帮助商家降低运营成本,截至五月初已为入驻商家减免费用超2亿元。
截至今年3月31日,京东物流运营约1400个仓库,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仓储总面积超过2500万平方米。与2021年第四季度相比,京东物流在一个季度内新增了100个仓库,仓储总面积增加了100万平方米。
京东集团发布其第三季度业绩报告,一时之间引发媒体热议。一方面,第三季度虽然亏损达到5亿多,但其美股收盘涨幅超7%。而前段时间,唯品会公布财报之后,股票大跌30%。
那么,京东财报都讲了啥?一个亏,一个涨?里面透露了京东的什么状况?反映了中国电商的什么状况?我们能透析哪些内幕?
这些数据是否漂亮?
财报公布,京东第三季度交易总额(GMV)达到11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核心交易总额(Core GMV,即交易总额除去拍拍的交易额)同比增长76%,达到1110亿元人民币。
净收入为4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服务和其他项目(主要来自于电商平台业务)的净收入为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1%。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5.30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为-1.2%。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700万元人民币,净利润率为0.1%。
年度活跃用户数由12个月期间的8280万增长至12个月期间的1.319亿,同比增长59%。年度活跃用户数除去拍拍的用户数,同时段数量为1.269亿,同比增长62%。
完成订单量为3.297亿,与2014年第三季度1.782亿相比,同比增长85%。通过移动端渠道完成订单量约占总完成订单量的52%,同比增长超过210%。
如何理解财报的特点
财报有喜有忧,同时为了分清情况,就必须还原第三季度的场景,数字在特定环境下,才具备实际意义:
1、淡季仍然保持高速增长
第三季度的7月、8月和9月是电商传统的淡季,但京东仍然实现了高速增长。一般情况下,第三季度是为第四季度的大促做筹备,作为一个过渡季,京东的交易总额依旧保持着近两倍于电商行业平均增速的高速增长,同比增长71%;从收入上来看,京东本季度净收入为4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此外,年度活跃用户数和完成订单量同比分别增长59%和85%。
而据刘强东跟证券分析师的电话会议显示,分析师对这个业绩还是比较认可。
2、移动端渠道订单量占比过半
财报显示,通过移动端渠道完成订单量约占总完成订单量的52%,同比增长超过210%。这一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京东与腾讯之间的合作。京东方面也表示,双十一当天的新用户中大约有一半来自微信和QQ渠道,这两大渠道在京东获取新用户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而腾讯方面几天前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则显示,单是其QQ月活跃用户即达到8.6亿。此外,微信方面也有着庞大的用户群体。这一事实说明由腾讯平台向京东平台的用户量占腾讯本身用户量的比例还很小,同时也说明“京腾计划”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大促期间移动端的订单占比并不具备代表意义,因为很多都是提前选好,到了大促时候,手机下单。
但平时的移动端占比更有意义,这代表了你的老用户活跃度。
3、物流仓储核心竞争力持续加强
财报显示,第三季度京东完成订单量为3.297亿,与第三季度1.782亿相比,同比增长85%。订单量的巨大增长一方面证明了京东强大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京东物流仓储能力的提升。
物流方面,超过85%的自营订单都是当日送达或者次日送达,这一点是任何一家其他平台做不到的。刘强东在分析师会议上表示,经过京东过去八年打造的物流体系,比目前市场上任何一家竞争对手都至少要领先五年。
仓储方面,第三季度京东在广州和武汉正式启用了两座新的“亚洲一号”仓库。此外,京东计划将在未来一两年在一些大中城市添加更多的亚洲一号仓库。
4、用户男女比例,更均衡
在品类分布上,日用商品及其他品类商品核心交易总额为542亿元人民币,交易占比达到48.9%,同比增长98%。这说明京东用户在男女性别比例上逐渐平衡,也说明京东正在逐渐改变其3C网购商城的印象,走向一个真正的综合商城。
5、京东服务项目未来增长有保证
财报显示,第三季度来自于服务项目与其他项目的净收入为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1%。相比于京东自营净收入52%的增长,服务项目与其他项目的净收入增势可谓强劲。
服务项目的数据增长也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一致的。商品网上零售额5030亿元,增长43.1%(大于实物零售33%的增长值)。
6、关闭拍拍网利好京东未来业绩
在双十一前夕,京东正式宣布关闭拍拍网的C2C业务。在三个月过渡期后,将完全关闭拍拍网。
出于对假货控制的目的,关闭拍拍网,对于京东下一步的舆论氛围将会更有优势,同时,也会让京东的增速至少提升五个百分点。
整体增长放缓是怎么回事?
总的来看,京东保持了强劲的连续增长姿态,但是,相比较去年,京东的增长速度是放缓的,441亿的净收入甚至不比第二季度(452亿)。
盘子达到一定规模,自然增长放缓,京东去年保持的***增长是不可能长期保持的,另一方面,国内整体经济大环境的增速放缓,也是主要原因,从第三季度开始,经济寒冬论开始流行,居民消费指数连续走低。
不过,自从上市之后,京东每个季度业绩均实现环比增长,没有呈现出618、双十一猛增,后续季度增长乏力的状况。
京东没有刻意追求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稳扎稳打、内外兼修,本着长远经营的理念,表现出了一个稳健的耐力型长跑选手的素质,而这种素质所体现出来的稳定性和高成长性,正是华尔街和投资人所不断追寻和看好的,估计,这就是股票上涨的原因。
京东现在没有自己的证券公司,所以通过京东开户,也是开的正规证券公司的证券账户,这是券商进行网络引流的一种方式,所以开户还是很安全的,但是开户之后操作尽量用你选择的券商的app进行操作
; 京东金融的用户正在慢慢增加,其中一些优质的理财产品也闯出了自己的名声。那么,京东金融理财怎么样?今天主要会从安全性、风险性与预期收益率三个方面来分析京东金融,还不知道的朋友可千万不要错过了。
京东金融的安全性分析
安全指数:五颗星
京东金融本身是没有任何理财产品上线的,平台所展示的理财产品,要么是由基金公司发行、要么是由养老保险公司发行,亦或者是银行直销。在京东金融购买理财产品的特点就是,资金不会通过京东金融的账户,而是直接与购买的产品对接。这样一来资金在转入、转出的安全性上,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京东金融的风险性分析
风险指数:一颗星至五颗星
京东金融的理财风险性是直接由理财产品决定的,比如在京东购买银行直销的理财产品,那么风险性是较低的。而如果是购买股票的话,其风险肯定会很高。这样一来,在京东金融上理财是没有风险的,理财风险是由理财产品的性质决定的。
京东金融的预期收益率分析
预期收益指数:一颗星至五颗星
理财的预期收益与风险是呈正比的,在京东金融上低预期收益的理财产品其风险性较低,而高预期收益的产品风险往往比较高。京东金融上主推的产品大多数都是中低风险的,因此在预期收益方面也多是以稳健为主的。从投资者的反馈来看,在京东金融上理财获得的预期收益都是比较稳定的,因此在预期收益率方面京东金融算是比较靠谱的。
在京东金融上理财,只要认清投资的风险,对于购买的理财产品有较深的了解,这样一来就不会走入理财的误区
。很多时候盲目的追求高预期收益而忽略其背后的风险,才是很多投资者亏损的真相。